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规定,在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装修管理、监测、验收的全过程中以质量为核心,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1年组织制定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已颁布实施,对我国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管理、运行,保障院内静脉用药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英文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写为PIVAS,以下简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对于“普通药品及肠外营养液”在C级(万级)的调配操作间背景下局部A级(百级)的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进行配置。

对于“抗生素及危害药品”在C级背景下局部A级的生物安全柜里进行配置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划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符合建设流程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和建筑面积大小01选址要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当设于人员流动少、靠近住院部药房位置相对独立的安静区域,目的是为了方便输液成品的运输与发放,加强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保证输液成品运送的时效性,最大限度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遭受污染的风险。

设置地点应远离污水处理站、化粪池、废物处理中转站、噪声干扰严重、易产生花粉的植被、粉尘或者其它可能会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污染的地点,远离码头、机场、铁路等交通要道,从根源上避免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污染洁净区新风口位置应尽量避免选择易污染的区域。

新风采集质量会直接影响净化设备使用及维护状况,故应保证新风口周围30米内环境清洁,无污染设施,新风口不能直接面对病房和密集的建筑设施同时新风口设置距离地面高度不能低于3米,避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空气质量受地面含尘浓度的影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整体地面不得低于室外露天地平面,不宜设置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等密闭或者半密闭场所其建设应符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空气洁净度标准,保证有效通风设施,对温度、湿度、照度等严格控制,维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免影响输液成品质量,保障临床科室用药安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位于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测排风口与采风口设置于建筑物侧面,或将排风口置于采风口下方,其距离不小于3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选址应选择人员流动少且工作方便的地点人流物流通道应设置合理。

此外,需考虑电梯承载力及运输过程中污染风险,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02面积要求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面积应考虑各医院承担床位数、运营管理及功能定位同时需与日工作量、病区数量、调配药品类别、配备工勤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备自动化设备数量(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以及医院经济建设规模相适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面积与日调配工作量关系如下:(1)日调配量1000袋以下:不少于300m²(2)日调配量1001-2000袋:300m2-500m²(3)日调配量2001~3000袋:500m2-650m²

(4)若日调配量3001袋以上,每增加500袋递增50m²具体项目可根据医院的情况进行计算规划,并适当预留一些发展空间一般需考虑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并把可预见的业务发展量纳入规范的范围内,以便应对医院业务量的增长。

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分区01合理布局分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分区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应设有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辅助工作区三个功能区洁净区设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调配操作间及洗衣洁具间;在洁净室内不设置水池和地漏。

非洁净控制区包括用药医嘱审核、审方打印、摆药准备、成品复核、包装发放及工作台、药架推车、成品复核筐等区域辅助工作区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二级药库、药品与物料贮存、高警示药品有显著标志并单独区域存放,面积充足时可设置办公室、值班室、耗材库、资料室、冷藏库、医护人员休息就餐室、会议室以及空调机房、淋浴室和卫生间。

淋浴室及卫生间应设置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外附近区域02相对独立布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设置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管理,并与医院住院部药房及药品库临近,以方便药品的运输及发放合理布局应符合药品调配要求,按照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进行划分, 确保静脉用药在调配过程中不被微生物和不溶性微粒污染,发生交叉污染,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

非洁净控制区是确保洁净区洁净度的有效屏障,要单独设立打印间、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按标准进行更衣和洗手,减小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的概率在洁净区与非洁净控制区设除尘垫,摆药区与出入口严格分开,确保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洁净度符合要求。

辅助工作区的二级库应按照药品的性质进行分类贮存,库房温湿度合理,门与通道的宽度应便于搬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功能区(室)平面布局及工艺流程参考示例见图

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缓冲衔接与人流通道及物流通道走向合理,必须设置缓冲室及相应设施,如物理隔断、行为规范、警示标识等,保证各区域净化级别的相对独立进出洁净区物流通道分开不得交叉进出洁净区的人员应动作轻,减少不必要的行动。

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有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如换鞋柜、更衣柜、洗手消毒设施等严格避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流程布局不合理而造成交叉污染人流与物流进出流程具体如下:进入洁净区:一次更衣室更换洁净区专用拖鞋、脱工作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进入二更穿洁净隔离服、戴帽子、口罩、无粉灭菌乳胶手套→七步洗手法后手肘部推门进入配制区。

离开洁净区:调配操作间→进入二更(脱手套、帽子、口罩、洁净服)七步洗手法洗手→进入一更(更换工作服、工作鞋)药品物流进入调配操作间:药品物流→二级库→拆包装→排药区→经传递窗进入调配操作间成品输液出调配操作间:调配成品输液→经传递窗传出→成品复核区域→成品包装→分病区置于专用转运箱→由专人送至各病区护士站→与病房护士清点数目进行交接、双方签名并记录。

03净化系统设计要求各功能区洁净级别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一次更衣室、洁净洗衣洁具间为D级(十万级)、二次更衣室、调配操作间为C级(万级)洁净空气检测是影响洁净环境的主要指标洁净区洁净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通过对洁净区不同洁净级别区域空气进行取样,对单位体积空气中沉降菌、悬浮粒子数量进行监测,以评估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详见表

沉降菌菌落数要求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2021版)表面微生物检测用于评估洁净区物品洁净度质量状况,应每月对设施表面水平层流洁净台、生物安全柜、地面、手套、洁净服等物体表面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测,菌落数指标详见表

菌落数限定值(静态)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2021版)换气次数要求一次更衣室、洗衣结具间换气次数≥15次/小时,二次更衣室、调配操作间换气次数≥25次/小时洁净区内各功能区的压差控制是保证洁净室洁净度的重要环节。

应安装压差计及压差异常报警装置,保证各区域内静压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抗生素及危害药品洁净区各房间压差梯度:非洁净控制区<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抗生素及危害药品调配操作间电解质类等普通输液与肠外营养液洁净区各房间压差梯度:非洁净控制区<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调配操作间

相邻洁净区域压差5~10Pa;一次更衣室、调配操作间与非洁净控制区之间压差均≥10Pa。各洁净区域气流流向及压差梯度参考示例图如下:

图 压差分配示意图(a)抗生素及危害药品调配操作间气流流向及压差梯度示意图 (b)普通及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间气流流向及压差示意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区除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外,应在适宜位置安装控制面板,显示温度、相对湿度、环境噪声等运行参数设备。

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35%~75%;洁净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度,照明度应大于300Lx;控制周围环境噪声应≤60dB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环境检测参数要求

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2021版)文|洁净园融媒体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关注“洁净园”,获取更多价值干货!

最后修改:2025 年 04 月 30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